一侧耳朵突然听不见?黄金抢救时间只有72小时!

来源: 2025-09-22 16:23:20 次阅读

一觉醒来,突然发现一侧耳朵像隔了一层膜,听声音模糊不清,还伴随着持续耳鸣或眩晕,仿佛整个世界被瞬间调成了“单声道”模式。
请注意,这很可能是一种需要立即前往医院就诊的耳科急症——突发性耳聋,俗称“突聋”
而你的时间,只有72小时!
 
01
为什么突聋是“急症”?
 
我们的内耳中,有超过15000个微小娇弱的毛细胞,它们负责将声音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,是我们听见世界的基础。这些细胞需要丰富的血液和氧气来维持正常功能。当为内耳供血的微小血管因为某种原因(如血管痉挛、血栓、出血或炎症)突然发生阻塞或功能障碍时,毛细胞就会因为缺血缺氧而“窒息”,甚至死亡。
而最关键的是,这些听觉毛细胞属于神经细胞,一旦死亡,不可再生。
 
突聋之所以“急”,就在于我们要赶在这些细胞彻底凋亡之前,通过治疗迅速改善内耳的血液循环、消除炎症、减轻水肿,为濒临死亡的毛细胞重新供氧,最大程度地抢救听力。
这个过程有一个严格的黄金时间窗——发病后的72小时内,尤其是最初的24~48小时。这是治疗效果最佳的决定性时期,抢在这段时间内进行规范治疗,听力恢复的希望最大。一旦错过,毛细胞大量死亡,听力损失就可能成为永久性,那时再先进的治疗手段也将回天乏术。
 
及时干预,守护珍贵听力。以下是两个真实的恢复故事:
 
案例一:45岁女士
主诉
左侧听力突聋3天(有回声)
评估
左耳低频下降至中度,轻症突聋
治疗
经耳后针注射1次,并给予口服药物治疗1周
治疗后
听力测试恢复正常
 
案例二:40岁男士
主诉
左耳耳鸣10天,右耳突发性耳聋8天,同时伴有耳鸣
评估
右耳中频达到重度耳聋
治疗
静脉注射7天,结合口服药物+康复训练操治疗
治疗后
经1月治疗,复查右耳听力水平明显提高
 
 
02
谁是突聋的“目标”?
突聋的可怕之处在于,它常常“来无影”,至今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。但它并非毫无踪迹可循。
现代医学认为,它可能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:
病毒感染:如感冒、流感病毒后,病毒可能侵犯内耳神经。另外有些药物也有侵犯耳神经的毒素,耳朵本就不适的一定要注意看说明书。
循环障碍:熬夜、疲劳、精神压力过大、情绪剧烈波动,都可能导致内耳微血管痉挛收缩,造成缺血。
自身免疫性疾病: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了内耳结构。
环境与生活因素: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、有不良生活习惯(如吸烟、酗酒)等。
突聋尤其青睐那些工作压力大、经常熬夜、生活不规律的青中年人群。其实很多时候,它的一次突发,我们完全可以等同为身体对你长期透支健康发出的严厉警告。
03
面对突聋,第一反应决定结局
 
突聋的典型表现是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、原因不明的听力下降,多为单侧发病。除此之外,还可能伴有耳鸣、眩晕或头晕、耳闷胀感、听觉过敏或声音改变等
但是并非所有症状都会同时出现。哪怕只是单纯的耳闷或耳鸣加重,只要它是突然发生的,都值得你立刻提高警惕!
 
一旦怀疑是突聋,请立即行动:
 
立即就医,分秒必争!
直接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耳鼻喉科就诊。不要犹豫,不要观察等待,不要自己尝试掏耳朵或服用家里常备药。
 
准确描述病情
清晰告诉医生——“哪只耳朵”“什么时候开始”“听不见到什么程度”“有没有耳鸣/眩晕”。医生会为你进行纯音测听、声导抗等检查,迅速确诊。
 
遵从医嘱,规范治疗
突聋的治疗通常是综合性的,可能包括口服、静脉注射甚至耳内注射激素等。请务必信任你的医生,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整个疗程。


 
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是国际聋人日,它不仅是为了促进社会对听障人士的理解与包容,更是为了提高我们对听力损失的重视。
听见,是一种珍贵的幸福,需要我们用心去守护,我们可以:
 
管理压力,保证睡眠,避免长期熬夜和过度疲劳;
均衡饮食,适度运动,过规律健康的生活;
远离噪音,减少戴耳机的时间和音量;
稳住情绪,避免剧烈的情绪起伏;
警惕“小病”,及时治疗感冒,预防病毒感染。
 
更请记住,一旦听力发出危急信号,行动的速度决定未来的声音。
不忽视、不等待、不自行判断,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医疗帮助,是对自己未来生活质量最重要的负责。
仁树眼耳鼻喉与您一起,珍惜聆听,守护与世界的美好联结。

专家团队

点击预约 官方微信
来院分布 TOP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