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子拉响“秋季警报”!这份养护指南请收好

来源: 2025-10-09 11:24:15 次阅读

一阵微凉的秋风,带走了夏天的黏腻,也悄悄带来了独属于这个季节的“小麻烦”。
当你开始觉得鼻子干干的、痒痒的、动不动就想打喷嚏,
秋天就不再只有“天高云淡”的诗意,更是一场名为“秋燥”的考验。
为什么鼻子总是第一个感知季节变化?我们又该如何温柔地照顾好它?
今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有点“敏感”的季节。 
01
干燥的秋风,
吹走了湿润也吹来了不适
 
我们的鼻腔内部覆盖着一层娇嫩的黏膜,它不仅能温暖和湿润吸入的干燥空气,还依靠黏液和纤毛组成的“清洁系统”吸附并清除灰尘、细菌等异物。而这套系统高效运转的前提,是黏膜始终保持足够的湿润度。
但“秋燥”打破了这一平衡。空气湿度显著下降,干燥的冷空气直接刺激鼻腔,会加速黏膜水分的蒸发,导致黏膜变干、弹性下降,甚至出现损伤。
 
 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鼻部不适:
干燥与异物感:这是最直接的信号。鼻腔失去润滑,鼻子里面干巴巴的,甚至会有灼热感。
结痂:黏膜分泌物因干燥而变得黏稠,会与脱落的细胞、灰尘等混合形成干痂。不仅堵塞鼻腔,不小心清理时还易导致黏膜损伤出血。
出血:鼻腔里的血管又细又浅,干燥让它们变脆,揉一揉鼻子、用力擤一下,都可能让毛细血管破裂出血。 
 
02
秋季,
各种过敏原的“狂欢季”
 
如果说“秋燥”带来的还只是物理性的干燥不适,那么秋季悄然升高的过敏原浓度,则足以让敏感的鼻腔陷入一场真正的“免疫大战”。
这个季节,以下几类过敏原尤为活跃:
 
杂草花粉(秋季的主角)
别以为花粉只在春天!秋季是很多杂草类植物,如蒿草、葎草、豚草等传粉的季节。它们体积小、重量轻,能随风飘散很远,在干燥的空气中存留时间也长,很容易随呼吸进入鼻腔,引发强烈过敏反应。
 
注意:雷雨天气后,花粉颗粒在雷电作用下爆裂成更微细的过敏原,瞬间涌入下呼吸道,诱发“雷暴哮喘”,表现为剧烈咳嗽、喘息甚至呼吸困难。因此雷雨前后需格外防护,减少外出。
 
 
尘螨
夏末秋初的温湿度特别适合尘螨繁殖。天气转凉后,大家更愿意待在室内,接触尘螨及其排泄物的机会自然增多,从而更容易诱发过敏。
 
 
霉菌
秋季的雨水、晨露以及堆积的落叶,为霉菌生长提供了温床。霉菌释放出的孢子飘散在空气中,无论是吸入还是接触,都可能引起过敏症状。
 
环境刺激
秋季气候干燥使得空气中悬浮颗粒物(如粉尘)浓度上升。同时,显著的昼夜温差导致冷空气频繁刺激鼻腔,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和局部屏障功能减弱,从而诱发或加重各类敏感不适症状。
 
当这些过敏原与刺激源,作用于因秋燥而已显脆弱的鼻腔黏膜时,免疫系统的“过度防御”便被触发,从而出现打喷嚏、流清涕、鼻塞、鼻痒等典型过敏症状。 


 
03
三件事,
陪你的鼻子安稳入秋
 
摸清病因,防治就有了清晰路线。核心在于三件事:保湿、避敏、科学防护。
#1
 
保湿:
给鼻子“敷面膜”
 
开加湿器,让室内湿度保持在40%-60%之间,是缓解干燥最有效的办法;别忘了自己也多喝温水,由内补水。
每天用生理盐水喷鼻或洗鼻,帮鼻腔冲走过敏原、软化干痂,同时补补水。
如果有干痂,千万别硬抠!先用水蒸气或盐水湿润一下,再温柔清理。
如果鼻子特别干或易出血,可以咨询医生后使用鼻腔润滑凝胶,给它加一层保护膜。
#2
避敏:
打造“低敏”环境
 
花粉多的天气(晴朗有风时),减少长时间户外活动;出门记得戴口罩,回家及时换衣服、清洗鼻腔。
定期用热水洗床单被套,阳光晒一晒;少用地毯和毛绒玩具,可以考虑用空气净化器。
天气好时多开窗通风,注意保持卫生间、厨房干燥,避免霉菌滋生。 
#3
科学防护:
及时寻求专业帮助
 
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,可以提前1-2周开始用药,能更有效地控制症状,平稳度过过敏季。
如果症状严重影响生活,应及时就医。鼻用激素喷雾、口服抗组胺药等可在医生指导下安全使用。
切勿自行购买并长期使用血管收缩类鼻喷剂,可能越用越依赖,进化成药物性鼻炎。
 
秋天本该是舒服的季节
愿我们都能听懂鼻子发出的细小信号
用温柔的方式照顾好它
守护每一寸呼吸的顺畅
共赴一个清爽安宁的秋天
这个秋天,你的鼻子有哪些小困扰?
在评论区告诉我们,
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解答。

专家团队

点击预约 官方微信
来院分布 TOP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