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習慣了常年鼻塞,
甚至忘記自由呼吸的感覺?
是否總有一側甚至兩側鼻子堵得嚴實,
依賴鼻噴劑才能勉強入睡?
是否發現飯菜不香、咖啡無味,
連生活中最熟悉的氣味都在漸漸消失?
如果你頻頻點頭,那麼你遇到的很可能不是“頑固的感冒”或“普通的過敏”,而是悄悄佔據你鼻腔的“不速之客”———
鼻息肉。
不只是“一塊肉”,
而是長期炎症的產物
01
很多人誤以為鼻息肉只是鼻腔裏多出來的一小塊“肉”,其實不然。它是鼻腔或鼻竇黏膜因長期炎症刺激(如過敏、感染或免疫力異常)而發生水腫和增生,最終形成的灰白色、半透明狀組織,外觀類似“荔枝肉”。
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塊被反復浸泡而腫脹的海綿——它不僅堵塞呼吸,更會持續帶來一系列不適。目前研究表明,鼻息肉常與
慢性鼻炎、鼻竇炎、哮喘、過敏體質及遺傳因素相關。
息肉“長在哪”,
症狀大不同
02
鼻息肉並非都長在同一個地方,它出現的位置不同,給你帶來的麻煩也各有特色。通過症狀,我們甚至可以初步判斷它可能生長的區域。
1
長在篩竇附近
→嗅覺下降甚至失靈
氣味需抵達鼻腔頂部的嗅區才能被感知,若息肉堵塞於此,你會逐漸聞不到香味、察覺不到危險氣味(如燃氣洩漏),生活品質嚴重受影響。
2
長在上頜竇、蝶竇
→流膿涕、頭痛臉痛
息肉堵塞鼻竇開口,導致分泌物排不出,引發鼻竇炎。伴隨而來的是頭部悶痛、面部脹痛,彎腰時尤其明顯。
3
長在鼻道、鼻咽部
→持續鼻塞、打鼾、口呼吸
這是最常見的位置,直接阻礙氣流。初期可能單側堵塞,逐漸發展成雙側,夜間加重,導致打鼾、口幹、咽炎反復,白天沒精神。
注意:很多患者息肉並不只在一個位置生長,因此上述症狀也常常“組團”出現。
別拖!
及時就醫是關鍵
03
拖延不僅會讓症狀加重,影響生活品質,還可能引發睡眠呼吸暫停、中耳炎等更多問題,加大後續治療難度。
面對鼻息肉的長期困擾,最重要的一步是:
立即行動,去看耳鼻喉科醫生!
第一步:明確診斷
耳鼻喉科醫生會通過鼻內鏡直接觀察鼻腔內部,必要時結合鼻竇CT清晰查看息肉範圍、鼻竇受累情況,制定針對性方案。
第二步:科學治療
藥物控制
主要包括
口服藥物、鼻用糖皮質激素噴霧,輔助
生理鹽水沖洗。它們能有效減輕炎症、縮小息肉,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,是許多患者初期治療和長期管理的基礎。
微創手術
當藥物控制效果不佳、息肉較大或伴有嚴重解剖結構異常時,可選擇鼻內鏡手術,耳鼻喉科醫生借助高清視頻內鏡,精准定位,切除息肉,開放鼻竇,改善通氣環境。
生物製劑
對那些恐懼手術、鼻息肉反復復發的患者,生物製劑提供了一種能長期有效控制病情的創新解決方案。
以
司普奇拜單抗為代表的生物製劑,不像傳統藥物那樣廣泛抑制免疫系統,而是像“精確制導導彈”一樣,特異性阻斷2型炎症中的關鍵信號分子,從源頭抑制炎症反應,從而控制息肉生長。
瞭解更多司普奇拜單抗資訊,戳→
《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、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新藥“康悅達”落地深圳仁樹眼耳鼻喉》
別再習慣鼻塞,也別放棄聞得到的幸福
早檢查、早診斷、早治療
才能真正奪回自由呼吸、找回生活香氣
拒絕忍耐,從一次就診開始!